北京企业法律顾问律师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有限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出资的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受让注意事项

2022年5月22日  北京企业法律顾问律师   http://www.njzsqygw.cn/

杨晚柠律师,北京资深企业法律顾问律师,现执业于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胜诉高,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外转让出资的规定

有限公司股东对外转让出资的规定某有限公司由甲、乙、丙三人分别出资50万元设立。设立后,公司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好。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甲、乙、丙曾多次向公司注入资金,三人的注资数额各不相等。但是公司还是不能走出困境。在此情形下,丙不愿再继续经营下去,又且与甲、乙二人在经营理念上产生分歧,遂提意退出合资经营,将其出资转让给丁。但是甲、乙二人均不同意丙退出。丙于是不顾甲、乙二人的反对,将其出资低价转让给丁,同时隐瞒了甲、乙不同意转让出资的事实。当丁主张行使股东权,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时,却遭到甲、乙二人的反对。丁以公司为被告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确认其股东身份,保障其股东权的行使。法院经审理后,以丙、丁之间的出资转让未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且侵犯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为由认定出资转让无效,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律分析    本案主要涉及有限公司股东对外转让其出资的有效要件。出资转让不单单是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法律行为,还涉及公司其他股东的利益。鉴于此,出资转让除了需满足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外,还有其特殊的要件。这些要件可以分为实质要件与形式要件。    首先,出资转让的实质有效要件有二:一是出资转让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二是其他股东须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此即第一项实质要件的法律依据。有必要强调的是,该规定后半部分关于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否则视为同意的规定表明:其他股东不能只是表示自己不同意转让,还应表明其购买转让出资的意思,否则,其行为将被视为同意转让,从而其反对出资转让将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何时表明,法律上并无相关规定。司法实践中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具体认定。当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只是少数,占不到全体股东的半数时,该部分股东的不同意不会对转让出资产生阻碍作用,因而从转让人的角度而言,其转让行为不必受限于不同意转让的股东是否适时表示了其购买意向,转让人可以径行与股东以外的受让人就股权转让进行协商,只要最终不侵犯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即可;如果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占到全体股东的半数或以上时,则该部分股东的不同意将会构成出资转让的障碍。在此情形下,不同意转让的股东适时做出进一步的意思表示,即是否购买出资的意思表示,对于出资转让将具有重大影响。转让人需就此进行等待。否则,转让人径直对外转让将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构成违法转让。从理论上讲,"适时"应是一个合理的期限。有论者认为,30日是比较合理的期限,逾期不做表示即视为同意转让。    《公司法》第三十五条第三款接着规定: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此即第二项实质要件的法律依据。所谓优先购买权是指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优先于股东以外的其他人购买拟转让的出资。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有待于转让人与股东以外的受让人就出资转让的价格等条件确定或者基本确定之后。因为,其他股东只有在了解了出资转让的对价之后,才能决定是否行使优先购买权。需要注意的是,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是否可以针对部分拟转让的出资行使,即其他股东是否可以主张只购买部分拟转让的出资,在法律上缺乏明确规定。理论上则存在分歧。有论者指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是以同等条件为前提的,即其他股东只有遵循与股东以外的受让人所接受的同样的条件才可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如果只购买部分转让出资则违背了"同等条件"的前提,也有损于转让人的利益。因此,优先购买权只能针对全部转让的出资,而不能针对部分出资行使。该观点更符合优先购买权的法律含义。    其次,出资权对外转让的形式有效要件指出资转让后受让人相关信息需记载于股东名册。    《公司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有限公司应当置备股东名册,记载股东的姓名或名称及住所、出资额、出资证书编号;《公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股东依法转让其出资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以及受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此规定要求,出资权转让以受让人的相关信息记载于股东名册为形式要件并作为出资转让最终完成的标志。但是在实践中,多数有限公司并不置备股东名册,出资转让的相关事实也无从记载。有论者认为,于此情形下,应以相关的董事会记录、受让人参与股东会表决的记录等文件作为出资转让的有效证明。司法机关在认定出资转让的形式要件时,也有不同做法。有的认为,出资转让以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为有效要件,只有办理了工商变更登记才能认定出资转让有效且最终完成,否则认定出资转让无效;有的则认定出资转让以受让人记载于股东名册为有效且为最终完成要件,而不以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为有效要件。从相关法律规定的精神来理解,出资转让属于当事人意思自治范畴内的事情,法律并无关于以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为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不宜认定工商变更登记为出资转让的有效要件,后一种司法认定更符合法理。不过,作为出资转让的当事人,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纠纷,及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乃为上策。    启示    有限公司是以人合为基础的共同投资行为,此一点不同于完全以资合为基础的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在公司的设立之初各股东之间的彼此信任与了解是基础,而充分的沟通协商,就合资的重大事项在全体股东之间达成共识则是合作的必要条件。这些事项除了应包括公司法规定的章程的必备条款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应注意对公司盈利的安排、亏损分担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此外,股东、董事、经理的竞业禁止也是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受让注意事项

有限公司股权受让注意事项


在现今经济活动中,通过受让有限公司的股权,从而实现购买有限公司的经营权或成为有限公司股东分取红利,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一种资产投资模式。股权是股东权利、义务的综合体,对于财产结构和经营业绩都不错的公司,受让股权意味着可以很快捷的获得更多的利益,反之,则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特别是受让原有限公司股东出资不到位和/或原公司资不抵债时。因此,对于股权受让人而言,一个完善的股权受让操作将使受让人能够更快更安全的获得经济利益,而一个不完备的股权受让则会使受让人陷入到经济纠纷的旋涡之中。笔者认为,作为有限公司的股权受让人在受让股权的过程中了解和把握下面的注意事项。 一、 有限公司股权受让的前期调查 股权是股东对公司财务知情权、经营决策表决权以及收益权等众多权利的总称。股权转让分为:一是股东与股东之间的转让;二是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 有限公司的股东之间相互转让部分或全部股权时,作为受让人本是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的资产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受让风险较小,公司法对此亦无限制性规定,除非是公司章程中对股东之间股份转让有特殊约定。而股东向股东之外的人转让股权时,由于股东之外的受让人之前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资产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受让人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风险,这就要求股权受让人在受让股权时能做到对公司的必要了解。从笔者操作实践中看,股权受让人在受让股权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司进行考察。 1、公司的注册合法性审查。包括公司合法经营范围的审查,公司原股东出资金额、类型及出资是否到位的审查等; 2、公司在转让股权时的净资产、固定资产等财务审计报告。公司现资产、经营情况,是决定股权受让人在购买公司股权时的购买价款的参考; 3、公司有无权利负担,包括债权债务、对外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行为等,权利负担将直接影响到股权受让人在受让公司股权成为公司股东后的承担; 4、公司的商业信誉调查。 二、有限公司股权受让的操作方式 1、股东之间转让股权时,属于股东之间的内部行为,其操作方式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签定股权转让协议,变更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及出资证明书等即可发生法律效力。 2、股东以外的人受让股权时,《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街道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基于有限公司股东以外的人在受让股权时,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的限制。因此在受让人受让股权时通常采用两种受让方式。 一是受让人与转让人事先签定《股权转让意向性协议》,对股权转让的相关事宜进行初步性约定,并约定相应的缔约过失,在股权受让人成为实际股东之后,再签定《股权转让协议》; 二是受让人与转让人之间先行签订《股权转让协议》,而后由转让人再依程序征询有限公司其他股东意见。对此种方式受让人要清楚《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时间。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是指转让方与受让方的合同约定何时对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的的问题。如前所述,由于公司法对于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时规定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因此在签定《股权转让协议》时,如果转让股权事宜尚未经过权利股东过半数的同意,那么此时的《股权转让协议》尚属于未生效的协议。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的,《股权转让协议》在不存在违反公司法的情况下方生效。反之,如果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没有过半数同意股权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的并实现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那么股东与股东以外的人签定的《股权转让协议》也就不发生法律效力。 因此股东以外的受让人在受让股权时就股权转让事宜是否已经征询全体股东的过半数书面同意的知情权显得特别重要,这也直接决定着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对支付“股权受让款”时间的约定。如果在签定股权转让协议时就支付太多的股权受让款的话,一旦股权转让协议不能生效,那么股权受让人则存在着通过诉讼、执行法律程序要回已支付的股权受让款的风险。 三、股权转让工商登记的法律意义 1、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的法律意义。工商登记,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事实的合法性、真实性加以审查、确认,向社会公众公示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办理有限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其前提是股权转让协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要通过工商变更登记对这个事实加以确认,并公布于众。《公司法》第33条的规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因此股权受让人在受让公司股权后应当及时要求办理股权转让的工商登记,只有办理了股权转让工商登记手续的受让人才可以对抗第三人。 2、办理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的法定义务主体。《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只是确定了转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股权的实际转让还有赖于对合同的实际履行。合同生效后,转让人可能依约履行,将股权交付受让人,也可能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而拒不交付股权、拒绝接受或拒绝付款,这就是股权的转让合同生效而未实际履行的状态。《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后受让方享有股权交付和违约赔偿的请求权,转让人有协助履行办理股权转让工商登记的义务和违约赔偿的请求权。 在股权转让协议的履行中,通常会有受让人把办理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的义务主体认为是股权转让人,在股权转让人未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时起诉股权转让人要求解除股权转让协议或要求股权转让人为其办理工商登记,这其实是对办理股权转让工商登记义务的一种误读。《公司法》第33条的规定:“公司应当将股东的姓名或者名称及其出资额向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办理变更登记。”该条规定将办理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的义务归为公司,股权转让人的义务仅是协助。因此如果股权转让人在转让协议生效之后,履行了协助办理股权工商变更登记的通知义务,具体体现为将股权转让的事实及请求公司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意思以书面方式通知了公司,而由于公司和/或董事怠于或拒绝履行义务使受让人不能正常取得股东身份或行使股东权利的,受让人的权利只能通过起诉公司和/或董事得到法律救济。